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进的她们丨海归“绣二代”的文化使命:让苏绣成为世界的语言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奋进的她们丨海归“绣二代”的文化使命:让苏绣成为世界的语言

来源:光明网2025-11-19 18:35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妇联系统公益慈善工作会议精神,“益起为她·筑梦芳华”——2025关爱妇女及家庭小红花公益专题活动于今春全面启动。值此公益行动深入推进之际,光明网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奋进的她们》深度访谈节目,以时代之笔描绘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节目聚焦“公益赋能女性”的奋进史诗,对话三八红旗手、非遗传承人、公益先锋与行业领袖,通过公益案例与人生故事的交织,立体呈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她们以坚韧与智慧,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打破边界、重塑价值。

  让我们聆听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温度的声音,见证公益如何为女性插上梦想之翼,让每个“她”在时代浪潮中绽放万丈芳华。

  本期嘉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乱针绣第五代传承人、“天才妈妈”江苏苏州苏绣梦想工坊骨干陆晓琳。

  “我希望这门技艺走到大家的生活中去——我们有这门好手艺,更应该被人看见,被更多人拥有。”陆晓琳,这位毕业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的海归硕士,选择了一条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回到家乡苏州镇湖,成为苏绣第五代传承人。

  童年时坐在母亲绣绷旁的记忆,留学时在异国他乡与苏绣不期而遇的震撼,最终凝聚成她回归的初心:“如果连我这样有传承条件的人都不做,还能期待谁来做?”

  然而,她的回归不是简单的继承。面对母亲一代“将苏绣技艺推向艺术高峰”的成就,陆晓琳思考的是如何让苏绣从展馆走向生活。她与苏州大学合作,研发出近千种耐光耐水的新型丝线,制定标准化色卡,解决了传统丝线易断褪色的难题;她大胆创新,让飞鸟苏绣飞入鸟笼装置,开创了“可触摸的非遗”。

  “说到非遗,很多人觉得古老、不知怎么用。我希望年轻人能真真切切地用到它,发自内心地认同。”如今,她开发的二十四节气刺绣材料包、与博物馆联名的文创产品,正让苏绣成为年轻人手中的体验、颈间的时尚。

  加入“天才妈妈”项目后,陆晓琳的视野更加开阔。“未来的路,是要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将刺绣与当代文化相融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从艺术珍品到日常文创,从师徒传承到跨界创新,这位海归“绣二代”正用针线绣出非遗传承的全新图景——技艺不囿于古法,创新不失其根,让千年苏绣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钟蕾蕾 王恩慧 周雨涵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