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为“新征程上看应急”主题采访活动的重要探访地,雅安市以“前置思维+智慧赋能”构建的立体物资保障体系,为西南山区防灾减灾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经验。
依托四川省、市、县、乡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支撑,雅安构建起“市级统筹调度、县区抓实执行、乡村先期处置”的“点线面”布局:1个市级储备库、8个县级储备库、30个片区储备库、66个乡镇储备点层层递进,更将625个村组级储备点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形成“灾害发生时,物资就在身边”的保障网络。尤其针对“易三断”区域,石棉县73处村组级储备点精准覆盖偏远村组,让“最远一公里”物资保障不缺位。
物资前置的底气源于充足储备。雅安全市目前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超50万件,可满足14.35万群众应急需求;2025年省级新增前置棉被、折叠床等3万余件,640余套前置板房即将到位。数字化手段更让管理提质增效,雅安市自主研发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追溯,“码上看”已启用,“码上管、码上用”测试推进,让物资调度精准高效。
实战检验中,前置物资屡显威力。2022年“9・5”泸定地震当晚,石棉县田湾河村村级储备库600余件物资1小时内完成组装,20顶帐篷让受灾群众当晚妥善安置;2024年“7・20”汉源山洪泥石流灾害,村级储备点第一时间调出150张折叠床、200床棉被及食品,保障150余名群众基本生活;2025年汛期,10.25万件省级、1.9万件市级前置物资提前布防,为转移避险提供坚实支撑。

雅安市石棉县物资储备仓库内(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摄)
机制创新与队伍建设让物资“活起来”。雅安以石棉县为样板,编制“一县一策”安置保障方案,明确储备量、运输路线及责任人,4个重点县区、9个重点乡镇物资保障达二级响应标准。104台卫星电话、73台应急电台确保“断网不断联”,2000余套通讯装备直达村组。福龙村20人应急小站等基层队伍,既是物资“守护者”也是救灾“先锋队”,2024年“3・22”山火中5分钟集结处置,用“物资+队伍”模式筑牢安全屏障。

石棉县应急小站队伍(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摄)
从省级前置物资到村民家门口的“微型储备点”,从日常巡检到灾时速应,雅安将应急管理部“更加注重预防为主、更加注重眼睛向下”的要求落到实处,持续缩小救灾保障“时间差”,让前置物资成为新征程上守护民生的坚实防线。(郝梦晗 何维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