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妇联系统公益慈善工作会议精神,“益起为她·筑梦芳华”——2025关爱妇女及家庭小红花公益专题活动于今春全面启动。值此公益行动深入推进之际,光明网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奋进的她们》深度访谈节目,以时代之笔描绘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节目聚焦“公益赋能女性”的奋进史诗,对话三八红旗手、非遗传承人、公益先锋与行业领袖,通过公益案例与人生故事的交织,立体呈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她们以坚韧与智慧,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打破边界、重塑价值。
让我们聆听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温度的声音,见证公益如何为女性插上梦想之翼,让每个“她”在时代浪潮中绽放万丈芳华。
本期嘉宾是广西藤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连将。
在法国奢侈品牌迪奥的深圳精品店中,一组沙漠风藤编装置成了年轻人的打卡热点。这些艺术品,来自广西博白县的山村,女老板黄连将带领100位农村阿姨,用祖传的芒竹编织技艺,让法国奢侈品牌掏出了200万元订单。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藤编产品能和时装秀有什么关联。”黄连将回忆起与“天才妈妈”项目的首次合作时,难掩激动。当模特手捧她制作的藤编包走上T台的图片传回工坊时,她和工友们都被深深震撼。“原来我们还可以有这样不一样的宣传方式。”
藤编技艺在博白县有着深厚的根基。村民们使用山间的黄藤、白藤、灰藤,经过削皮、浸泡、晾晒等工序,再以“挑一压一”“绕三缠五”等古法进行编织。一件精美的镂空花篮,需要穿插三千多根藤条,耗时五天才能完成。这种完全依赖手工、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的特性,正是迪奥选中博白藤编的原因——每一件藤编的纹理都是自然生长与手工交织的结果,这种不可复制的独特性,恰好契合了奢侈品对稀缺性的追求。
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已在创新中焕发全新活力。从传统的篮筐、储物用品,到如今的女士包包、首饰、耳环、胸针等,藤编产品在年轻一代的参与下不断推陈出新。“通过电商直播甚至AI赋能,很多年轻人参与我们的设计和销售,让行业渠道变得更广泛。”黄连将欣喜地看到,创新因年轻人的加入而实现了“非常大的提升”。
更令人振奋的是,藤编产业为当地女性创造了独特的就业模式。“我们的员工95%以上是女性,整个工厂的女工有两千多个人。”考虑到博白县28个乡镇分布广泛,除厂内八十多名固定员工外,其余两千多名编织工均在家中完成手工编织。“除非难度比较大,我们会派人到家里培训。”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让农村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通过手艺获得稳定收入。
在传承方面,黄连将构建了多层次体系:厂内培养十余名固定师傅,他们挨村挨户传授技术;她本人担任当地小学义务教师,每周授课两节;同时开设研学基地,接待来自各地的学生。这种“传帮带”的模式,确保了技艺的代代相传。
拿起手中的藤条,黄连将用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比喻:“我们女性的柔韧性特别好。就像这根藤条,随便怎么弯怎么折都没有关系,但它永远不会断。一根藤条可以做无数的花型出来。”她想对广大女性说:“其实一个女同志,任何一门手艺都可以把自己养活。只要你有耐心,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都可以把生活过得非常好。”
从法国奢侈品牌的展厅到广西深山的农户家中,从传统的储物篮筐到时尚的潮流配饰,黄连将正带领两千多名乡村女性,用柔韧的藤条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钟蕾蕾 周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