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来源:光明网2025-10-24 17:05

 ——“天才妈妈”亮相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光明网讯(记者 钟蕾蕾)当古老的刺绣技艺遇见动态数字画卷,当朴素的乡村画师携手知名艺术家,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在近日开幕的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天才妈妈”公益项目成果与数字演绎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与女性创作者的非凡力量,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精彩答案。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步入展区,数字技术与多元展陈形式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由知名艺术家张肇达与“天才妈妈”们共同创作、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进行数字化演绎的《凤穿牡丹》长卷,成为全场焦点。这幅长达10米的工笔牡丹长卷,源自菏泽200余名农民女画师的写生创作,完整呈现了菏泽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及1308个品种的谱系。通过数字活化,静态画卷“活”了起来——微风拂过,花粉轻扬,花瓣幻化为灵动凤凰,在牡丹丛中翩跹起舞,以一镜到底的方式演绎着万物循环、生生不息的自然哲思。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数字时代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探索。”展览相关负责人表示。凤凰与牡丹的经典组合,既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对世界和平的真诚祝愿。

  展览现场,来自广东潮州、江苏苏州、山东菏泽、重庆、广西南宁的五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技艺展示。她们选取《凤穿牡丹》长卷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现场绣制,指尖轻扬间,彩线流转,一幅幅灵动图案渐次绽放,实现了跨越地域的非遗联动。外宾们驻足赞叹,博茨瓦纳嘉宾在蜀绣传承人指导下亲手体验了中国刺绣,感受非遗制作的不易与乐趣。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活动尾声,八位贵州侗族女歌手带来的原生态侗族大歌表演,用纯净的和声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没有乐器伴奏,却营造出丰富而立体的音响世界,让中外嘉宾领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才妈妈”项目通过“非遗+数字”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女性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些女性创作者不仅是技艺的守护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乡村女性创业的引领者。她们在传承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创新中赢得社会尊重,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强大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

数字赋能,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据悉,本次展览于10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古老技艺遇见现代科技,当女性智慧得到充分尊重与释放,“天才妈妈”们正在用行动证明:非遗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赋能,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的文化瑰宝。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