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涉及范围广、受灾省份多、影响程度深、局地损失重。日前,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2026年度全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各地深入细致摸排确定需救助对象,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冬春救助已延续多年,是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一环,更是以制度之力守护民生底线的生动实践。2024年,中央冬春救助资金达52.72亿元,累计救助3092万人。持续做好“雪中送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组织谋划,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温度。
科学统筹实施,确保救助质效。《通知》强调,要尽早谋划、迅速行动,提前部署开展本年度冬春救助工作。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赶赴重点地区,走访入户掌握一线情况,针对性落实救助工作,确保应救尽救。同时,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原则,确保救助资源流向最需要的群众。《通知》明确,督促加快资金发放,持续跟进调度,确保在春节前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保障受灾群众安心过年。
数字化赋能进一步筑牢民生底线。《通知》指出,指导基层积极使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作。有效应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系统,实现救助申报、资格审核、资金发放、监督管理全流程信息化,为高效救助提供技术保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地方和有关部门还推动灾情数据与防返贫监测数据共享比对,打好应对的提前量,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让救助更具韧性。
天灾冷酷,民心当暖。各地要把冬春救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用心用情落实好、完成好。筑牢民生底线,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更要严肃资金管理使用纪律,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守住救助工作的廉洁底线。随着救助资金精准落地、特殊困难群体得到重点关注、受损家园得以恢复重建,这场跨越冬春的守护,将让民生底色更暖,让砥砺前行脚步更扎实。蒋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