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精心打造《“伴你成长”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节目。该系列广泛邀请各领域名家,围绕科创、音乐、戏曲、体育、劳动等核心素养,制作适宜青少年学习的视频微课堂,旨在拓展青少年知识视野,丰富美育实践,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在本期节目中,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人教版义务教育音乐教材执行主编周海宏教授,深刻剖析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音乐教育“零基础循环”现象,并介绍了新版教材为破解这一困局所进行的系统性改革。
周海宏指出,所谓“零基础循环”,即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通识音乐课,均从“零基础”起步,未能形成一个渐进升级、阶梯式上升的学科体系。他将此与语文、数学等成熟学科进行对比:“语文从识字开始,到九年级时已具备适应未来生活的语言能力;数学也从基础运算达到可与职业教育接轨的水平。而音乐教育却长期停留在‘老师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的原始模式,其核心原因在于‘不识谱’。”
周海宏强调,不解决识谱问题,音乐教育就难以实现持续性的能力提升,只能依赖模仿,这严重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纵深发展。为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新版人教版音乐教材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从基础识谱到与高考乐理考试要求相接轨的、循序渐进的学科架构。
“这一变革彻底终结了‘零基础循环’的困境,”周海宏表示,“今后,学习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在乐理、音乐知识、中西音乐文化积累及审美理论等方面,将不再必须依赖校外私教课。”此举旨在保障教育公平,使所有有天赋且努力的学生,无论家庭背景如何,都能通过规范的学校教育,为实现职业发展和升学梦想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一次深刻而重要的转变,对未来美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