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绣传承人夏安静
“这种针法一环扣一环,绣品密实耐磨,就算下地干活也不易钩坏。”畲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夏安静手执一枚刺绣香包,展示畲族特有的锁扣针法。香包内填艾草、菖蒲等畲族传统草药,既延续了古老的刺绣工艺,又传承了畲族医药文化。“畲绣从古老的绣香袋发展而来,每一针都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密码。”她说。
畲绣作为畲族文化的瑰宝,以锁扣针法为核心,纹样古朴、色彩浓烈,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安静从小受母亲影响,对手工刺绣充满热爱。2017年,她成立个人工作室,创新性地将畲绣与手工靛染相结合,开发出香囊、茶席、笔记本等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奖项,成为景宁最具代表性的“畲文化”纪念品。
然而,畲绣技艺入门门槛高,传统图案复杂,一度面临传承困境。“一个村庄可能人人都会刺绣,但缺乏创新就会没落。”夏安静坦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的支持下,夏安静探索出三条精准有效的传承路径:开发简易布艺产品降低学习门槛,让新手快速上手;建立“基础针法——高级技艺”分级培训体系,实现系统性人才培养;借助公益平台链接专业设计力量,推动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她主导的“畲乡百名绣娘培养计划”已累计培训妇女、学生等数千人次,通过“传帮带”模式,不仅让畲绣技艺得以延续,更构建起 “居家就业+技艺传承”的双赢格局。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绣传承人夏安静
此外,夏安静推动的“畲乡百名绣娘培养计划”已累计培训妇女、学生等数千人次。通过“传帮带”模式,畲绣不仅实现了技艺传承,更带动了当地妇女居家就业。如今,畲绣产品从传统服饰拓展至文创、家居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曾几何时,畲绣仅是畲族女子装点衣襟的技艺,如今却以文创、家居产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夏安静强调:“要让非遗变得生活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在景宁,绣娘们通过工坊接单、居家制作的方式,既照顾了家庭,又获得了稳定收入。一位参与培训的绣娘表示:“以前觉得畲绣只能自己用,现在它成了养家的手艺。”
通过“天才妈妈”平台,畲绣还登上了全国性展台,与潮绣、苗绣等非遗技艺交流互鉴。“专业团队帮我们设计产品,传统手艺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夏安静说。
如今,夏安静依然奔波于工作室与乡村之间,她梦想着让畲绣走向国际舞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不仅要绣出畲族的故事,还要让世界看见它的美。”(
钟蕾蕾 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