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她力量人物海报 | 非遗传承人田雅嘉:在无数个瞬间,我看见了传承的意义
首页 >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责编:杨帆]

她力量人物海报 | 非遗传承人田雅嘉:在无数个瞬间,我看见了传承的意义

[责编:杨帆]来源:光明网2025-09-23 19:02

24小时热图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 香港:彩灯迎双节

 她力量人物海报 | 非遗传承人田雅嘉:在无数个瞬间,我看见了传承的意义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田雅嘉

  作为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她有着和众多“匠二代”相似的经历:从小跟着母亲耳濡目染,将传承非遗的种子深埋心底,长大后也走上了这条漫漫征途。一路走来,有多少次难关和挑战,就有多少次温暖和收获,正是这无数个有意义的瞬间,汇聚成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

  1995年出生的田雅嘉,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天才妈妈”赤水竹编梦想工坊带头人卢华英的女儿。

  幼时的田雅嘉喜欢做手工,觉得很有趣,便常在妈妈身边打下手,有的地方老是弄不好,可妈妈一两下就弄好了,她心中很佩服,觉得妈妈是万能的,一直想成为像妈妈卢华英一样厉害的人。长大后的田雅嘉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妈妈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当她回首这条承载着梦想与传承的道路时,口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却是“单调”“重复”“枯燥”。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乏味的日常,磨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

  “竹子与其他材质不一样,非常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刀割到手,技术不佳会导致竹子纤维被破坏,作品就基本上毁了,所以必须每天大量地重复练习,不然就会手生。同时还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观察事物,比如花瓣的脉络是怎么一个走向,鱼儿游动时每个部位又是如何摆动……如此创作的作品才足够生动,所以说能够好好休息的时间几乎很少。”

  在谈及学艺之路的艰辛时,田雅嘉从未想过放弃,反而更加努力:“我只不过走的是妈妈的来时路,她能坚持下来我也一定能。”

  在跟着母亲学习竹雕技艺的同时,田雅嘉还跟随国际竹编大师陈云华深入学习了竹编技艺。为了能快速上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田雅嘉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不间断学习从砍竹、杀青、破竹、染色到编织的竹编全流程工艺。

  在学习过程中,田雅嘉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发现竹编相对于竹雕上手更快,更容易培养初学者的兴趣爱好,拓宽受众,于是田雅嘉决定将平面竹编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夜以继日的不断努力中,田雅嘉习得了一身扎实的手艺,并加入了梦想工坊,专心致志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深造,近年来更是大大小小的奖杯拿到手软。

  2021年,田雅嘉受聘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竹工艺教师,教授竹编选修课。在兼顾学生课程的同时,她也不忘锤炼自身技艺,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拜访全国各地的手艺人、参观博物馆和参加培训中。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东阳竹雕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陆挺丰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东阳竹编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蔡红光均是田雅嘉的恩师。

  这样多地奔波的日子已是近年来的日常,但她丝毫不觉得辛苦,因为她一直坚信,要想传承好非遗,就得要向不同的人学、去不同的地方学,保证“不竭的生命力”。

  加入“天才妈妈”项目后,田雅嘉更是如饥似渴地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我真的很幸运,那些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专家和老师,不仅能在现实中见到,他们还会真诚地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2023年6月,我有幸参与了‘她力量·乡村振兴帮扶计划’,在那里我学习了如何在快手平台上经营个人账号、打造个人品牌,以及如何将传统技艺与未来趋势相结合,挖掘产品背后的故事。2024年4月,我参加了‘织爱行动’走进广东时装周系列活动,不仅有机会登上T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见识了许多优秀设计师的非遗创意作品,这对我们的二次创作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发。2024年12月,我参加了在甘肃敦煌研究院举办的培训赋能活动,老师们向我们传授了色彩创新与搭配的技巧,这让我对竹编文创产品的设计有了全新的思路和灵感。”

  谈起这些求知的场景,田雅嘉像“倒豆子”一样滔滔不绝,通过“天才妈妈”项目,她还结识了许多不同领域的老师,对工坊电商模块和新媒体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7月,我特别喜欢的晓雪老师和项目团队来到我们的工坊进行探访,并通过新媒体为我们做宣传,让许多新朋友了解了我们。借助这个机会,在雪姐的帮助下,我们成功搭建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约2万元的订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线上业务,开发更多适合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IP。”田雅嘉说道。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感到无比幸运。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很难有机会去到这些地方,与众多优秀的传承人和知名人士交流学习。今后,我将继续积极参与项目,与各行各业的老师深入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我相信,通过持续地学习,可以让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田雅嘉感慨地说道。

  丰富的交流学习经验,让田雅嘉萌生了探索非遗产品市场化、大众化的想法。

 她力量人物海报 | 非遗传承人田雅嘉:在无数个瞬间,我看见了传承的意义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田雅嘉

  “在加入‘天才妈妈’项目之前,我们一直专注于制作传统的竹艺产品。然而,当我接触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后,我意识到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中。像我妈妈她们老一辈的手艺人,在迎合年轻市场方面要薄弱一些,作为年轻人,我更有责任去勇于尝试和创新。我还经常和妈妈一起看动画片,多接触年轻人喜欢的事物,以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田雅嘉笑道。

  2022年,我们工坊接到了天才妈妈 x 百事可乐的限量联名款竹编包的制作研发任务。这款产品设计时尚前卫,但在初期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田雅嘉与母亲一起不断调整和测试,最终巧妙地将人字编织法和星点编织法有机结合,成功地确保了产品的完美呈现。“这次品牌合作不仅推动我们探索了新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思路,也让我们认识到,非遗产品的开发必须紧跟现代审美,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打开思路后,田雅嘉还产生了许多新奇的想法。她认为,传统竹编制品大多是大型农具,难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因此,“小而精”才是竹编产品的未来方向。在这一思路的驱动下,田雅嘉做了许多尝试,探索竹编艺术的新表达,创作了耳环、手提包、车挂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日常用品。

  此外,田雅嘉还重点探索将竹子与其他材料结合的可能性,例如将竹子与银结合制作的手环、胸针等,还希望未来能与“天才妈妈”项目的其他手艺人开展跨界合作,创造出竹艺与织锦、刺绣、印染等艺术形式结合的新颖产品。

  目前,工坊里卖得最好的产品是竹编小铃铛挂件和竹编包,但田雅嘉认为还不够:“如果只买这些产品,人们可能只会觉得它们很精致,但如果能亲手制作,就能真正理解这门手艺。”

  基于这一想法,田雅嘉精心策划并开发了一系列竹编手工艺材料包。她希望通过这些材料包,降低大众参与的门槛,让更多人通过亲手制作,真切地感受到非遗手工的独特魅力和温暖。

  独竹难成林,唯有万株新竹破土而出,我们的非遗手工艺才能焕发出持续的生命力。对田雅嘉而言,竹艺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份责任,是一场文化的接力。

  心思活络的田雅嘉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即通过具体作品为案例,提炼出其中的规律,让新手掌握规律后能更快地学会竹编技艺,甚至可以将手艺早日转化为收入。

  这套方法,早在2018年田雅嘉和母亲一起开办的竹编培训班中就投入了使用,为周边地区的困境妇女提供免费培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不仅让更多的困境妇女习得了一门可以谋生的技术,也让竹编这项非遗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与发扬。

  陈思碧,一位来自培训班的学员,凭借对竹编技艺的热爱和努力,在学习中很快掌握了这门传统手艺,成为了优秀的“天才妈妈”。她积极参与每一次培训活动,还不断动员身边的朋友们加入竹艺的学习行列。学成之后,陈思碧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而是跟随卢华英老师一起,将竹编技术带入职业高中进行教学,并积极在各大中小学推广竹编技艺。如今,陈思碧已经成长为工坊的技术骨干。

  在工坊里,还有一位平时在社区从事家政工作的“天才妈妈”,她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经过培训后,她迅速掌握了技艺,能够独立完成作品。每天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后,她便投入到制作工坊提供的竹编等小铃铛订单中。每次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铃铛来到工坊时,她总是面带笑容,因为这种居家灵活就业的形式,不仅让她能够照顾好孩子,还能为家庭带来额外的收入,从而改善孩子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工坊的阿姨们,学校里有很多同学都特别喜欢田雅嘉的选修课。有的学生跟着学了2年后可以独立做一些产品,田雅嘉也经常带着她们去参加比赛。上月,第六届“农行杯”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在赤水落下帷幕。历经4个月的激烈角逐,由田雅嘉和妈妈一起参与指导的学生团队从全省内外67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省一等奖和二等奖。

  “我很开心能看到非遗传承的青年力量正在不断壮大,未来她们将成为担当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重任的栋梁。”田雅嘉激动地说道。

  桩桩件件,让田雅嘉的内心总是充满感动与温暖:“看到她们因为我的帮助露出感激的笑容,因为我热爱的竹艺有更多的收入,还把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那一刻的温暖和连接让我意识到,坚持非遗手工艺的传承是多么重要,也深刻体会到这么多年来努力的价值。”

  一路走来,田雅嘉坦言“累是真累,幸福也是真幸福。”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让田雅嘉看到了非遗传承更多的意义。

  竹子在她心中扎了根,而她也像竹子一样,始终坚韧而充满力量,用热爱为赤水竹艺的非遗传承下了一场雨,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长成一片青翠的“竹林”。(钟蕾蕾 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