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光聚力 让非遗传承在乡村校园“活”起来
首页> 公益频道> 社会活动 > 正文

微光聚力 让非遗传承在乡村校园“活”起来

来源:光明网2025-07-27 11:00

  2011年5月23日,直溪巨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舞龙队队员老龄化,人才断层严重,面临“人走技失”的传承危机。

微光聚力 让非遗传承在乡村校园“活”起来

“小龙人”舞龙队表演舞龙  范子川/摄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常州市级体彩公益金投入30万元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实施。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把直溪巨龙、金坛刻纸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课程,组建“小龙人”舞龙队和“红娃”刻纸社团,让非遗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

  “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学校组建“小龙人”舞龙队,让我们有条件把非遗和传统文化传下去”作为直溪巨龙常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学校舞龙社团的指导老师黄海云介绍,学校现在开设龙文化课程、组建龙文化社团,孩子们在舞龙中强健体魄、增强自信、传承文化。

微光聚力 让非遗传承在乡村校园“活”起来

“小龙人”舞龙队表演舞彩龙  范子川/摄

  从最初两条手工制作的草龙,到现在学校拥有大大小小50条龙;从开始简单的“8”字舞龙动作,到如今打招、串阵、翻花等10多个套路;从稀稀拉拉十几名队员,到目前社团60多名舞龙队员,这支乡村小学舞龙队用坚持和汗水,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成为学校乃至金坛的一张亮丽名片,被全省、全国所熟知。

微光聚力 让非遗传承在乡村校园“活”起来

“红娃”刻纸社团的学生聚精会神地刻纸创作  范子川/摄

  与舞龙的热闹不同,“红娃”刻纸社团的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创作着自己的作品。乡村学校条件有限,刻纸的制作工具和材料简单普通,只要一把刻刀、一张红纸,就能刻出精彩纷呈的作品来,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直溪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占比较大。”黄海云告诉记者,自从舞龙、刻纸课程进入乡村学校少年宫后,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和审美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了,也变得阳光自信了许多。

  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截至目前,常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实现了对所有乡镇和涉农街道的全覆盖,受益学生超10万人次。也正是这份“微光汇聚星河”的力量,让公益金既能支撑奥运健儿逐梦赛场,也能为乡村孩子点亮非遗之光。(记者 范子川)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