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程明理:中国社会救援力量从“热情驱动”走向“专业协同”
首页> 公益频道> 社会活动 > 正文

程明理:中国社会救援力量从“热情驱动”走向“专业协同”

来源:光明网2025-05-21 15:51

  2025年5月11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承办的《社会力量救灾物资管理指南》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该《指南》是国内首个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物资管理的团体标准,旨在推动社会力量在应急救援中更加规范、高效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应急慈善的专业化水平。

  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明理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的一线救援经验。该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发放救灾物资价值超5000万元,全程参与从紧急救援到灾后重建。程明理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协调不同主体间的规范差异,需要在基金会、救援队和志愿者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程明理观察到,中国社会救援力量经历了明显转型:“2008年汶川地震时,大家靠热情驱动,想着尽快赶到现场,但缺乏经验;2013年后,组织化运作成为主流。”他举例称,蓝天、公羊等救援队已形成全国性网络,部分基金会也逐步形成救援网络,比如中国乡村基金会的人道救援网络,此外,机构间的协同机制也日益成熟。同时,一些跨领域培训如授渔公益的“环球计划能力建设”项目刻意混合学员背景,实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跨领域协同培训,目的是提前达成灾害响应共识。

  针对灾害救助中的创新实践,程明理肯定了国内电子支付技术的应用。“国际上的现金援助常面临滥用问题,比如用现金券买酒。但我们的定向电子券通过与商超签订协议规避了这类风险。”他认为,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高普及率是中国独特优势。(钟蕾蕾 逯成业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