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锦萍:破资源浪费困局,建透明新生态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金锦萍:破资源浪费困局,建透明新生态

来源:光明网2025-04-07 19:25

  4月1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京举办“十五五”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暨慈善智库建设交流会。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常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张春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郑功成,以及来自学术界、慈善组织、企业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十五五”期间慈善事业的使命与创新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指出,当下慈善事业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被赋予了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创新、构建可持续慈善生态等重要使命。她特别提到,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慈善行业既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又要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避免科技异化对人文关怀的冲击。

  金锦萍教授进一步分析道,当前慈善领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实践中,慈善资源配置不合理,项目重复、创新被抄袭等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公众信任机制遭受冲击,不少慈善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此外,在跨界合作过程中,慈善行业需坚守自身独特价值,避免被其他领域同化。

  为应对这些挑战,金锦萍教授呼吁行业强化自律,构建透明、高效的慈善生态体系。她强调,凝聚新共识、共建慈善发展智库平台迫在眉睫。一方面,要构建“慈善 +”多元网络,明确慈善公共属性,避免沦为资源垄断手段;另一方面,应发挥各方优势,共享慈善经验与成果,助力行业新进入者。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创新试点,及时总结慈善信托、社区基金会等项目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持续推动慈善事业行稳致远。

  金锦萍还特别关注乡村振兴、应急慈善、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在乡村振兴方面,她认为需将其置于城乡一体化的大框架下统筹推进,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应急慈善领域,则要进一步完善响应机制,加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协同合作;而在民生保障领域,她提出要充分发挥慈善与社会保障的互补作用,关注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大力培育志愿精神。

  与此同时,她指出,慈善事业应顺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科技应用、生态环保、文化艺术与基础科研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尤其是要明确科技在慈善领域的应用边界,同时加大对文化艺术和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

  人才培养是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金锦萍提出,要借助中国慈善联合会的平台优势,加强慈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计划。她特别强调,在平衡薪酬合理性的同时,需兼顾公众认知与慈善志趣,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公益事业。

  最后,金锦萍教授建议,慈善智库平台应重点聚焦乡村振兴、应急慈善、民生保障及新质生产力等领域,通过深入研究与交流,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慈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符合行业特性的激励机制,为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钟蕾蕾 逯成业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