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风险时代,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增加,尽管人类从多个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但突发事件仍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人类的思想意识、安全素养和应急技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突发事件对人类的侵扰,这也是最安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安全文化建设必将成为人类应对灾难的最有力武器。在现有的安全文化建设主体中,应急救援队伍不但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力量,名副其实的成为宣传教育的主力军、实操训练的主教官、应急演练的主导者、事故应对的示范者、教育资源的提供者。然而,全社会对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发挥。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将其应用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政策支持是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出台专门针对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职责和任务。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应急救援队伍日常工作范畴,规定应急救援队伍有义务定期到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和频率等要求。加大对应急救援队伍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基金等方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根据工作表现、专业技能、建设效果等,对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并在队员晋升、优秀评定等方面倾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检查和评估,对安全文化建设政策执行不力的责任追究。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力量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进行授课,内容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救援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先进的救援设备操作方法等,提高救援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加强救援人员理论知识授课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内部试讲活动、教学竞赛等,或者选派骨干力量到高校等学术机构交流学习深造,持续提高其理论授课能力。制定中长期救援队伍教学能力培养计划,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规范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所需相关装备、设备和器材的投入,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训练器具、模拟演练器材等,并定期更新维护。
创新教育方式是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效果的关键,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便捷,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可以指定队员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每日发布安全科普文章、短视频、动画等内容,向人民群众广泛推送。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安全知识问答、安全科普竞赛等,设置奖品,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如在微博上每天发布一道安全知识相关题目,鼓励用户在评论区留言回答,对回答正确的用户进行抽奖,赠送安全知识书籍、救援小工具等奖品,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举办各类安全知识竞答等,不断扩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另外,有条件的应急救援队伍还可以开发基于VR和AR技术的应用程序或模拟演练系统,让人民群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技能实操演练。
宣传内容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生命,必须确保内容的丰富性、权威性、准确性,并且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根据实际,统筹学术界理论深度、救援界实战经验、医疗界急救专长三支关键力量,聚焦常见突发事件全流程,从预先防范、临险避险、自救互救实操、事发前期妥善处置到院前急救争分夺秒环节,精心编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并加强对知识的审核。将安全文化建设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的人群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比如,针对老年人,着重宣传家庭防火、防跌倒、防诈骗等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如制作简单易懂的安全手册、生动形象的宣传海报等,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拓展宣传渠道,增加覆盖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闻媒体拓展安全文化宣传的渠道。搭建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作为安全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官方网站设置安全知识板块,移动应用程序则可提供推送实时安全资讯、在线咨询安全问题、开展安全知识在线学习等功能。还可与其他网络平台合作,扩大宣传影响力。与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开设安全知识在线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救援人员授课。与新闻媒体平台合作,发布安全文化宣传和专题节目,提高安全文化的社会关注度。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如在购物页面设置安全知识弹窗、推出安全主题的促销活动等。还要常态化开展线下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邀请救援人员担任讲师,结合身边实际案例,举办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讲座和实操训练。
应急救援队伍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社区、企业等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共治格局。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提供专业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学校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培训教育计划,并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提供场地、人员等支持;社区要积极组织居民参与安全教育活动,收集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工作;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保障安全文化建设的资金和时间投入,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应急救援队伍与各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工作计划、实施和改进措施,交流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应急救援队伍与各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期限等,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临时性、随意性的合作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对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期望也会越来越高,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应急救援队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加强对新兴安全领域的研究,如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培训。
作者:罗宏森 四川师范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研究院院长、全国商业消防与安全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