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天天开兴”实践队以“经途践察,读懂中国”为理念,赴武汉天兴洲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聚焦文旅融合、土地流转与生态保护等课题,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高校智慧。
生态文旅激活江心绿洲,守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作为长江武汉段最大江心洲,天兴洲凭借“天兴洲长江大桥下方、距汉口江滩8公里”的区位优势,成为武汉生态绿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节点。实践队在洲头湿地开展候鸟观测与生态指标测度,记录黑鹳、小天鹅等珍稀物种活动轨迹,为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在洪山菜薹生产基地,队员们调研“政府引导+合作社统筹”的土地流转模式,学习碎片化耕地整合为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实践经验,探索耕地集约化利用与生态效益平衡路径。
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农旅融合重塑产业生态
实践队深入武大科技园乡村振兴产业中心,考察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如何助力天兴洲西瓜亩产提升。通过“品种改良+场景消费”模式,当地将果蔬种植区、加工体验坊与主题民宿串联,打造“沉浸式农业体验圈”。
“每颗草莓既可进入高端商超,也能转化为研学课程道具。”队员王与同感叹道。目前,基地开发的自主采摘、深加工定制服务已成为武汉都市圈亲子游热门项目,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产教文旅”多元融合升级。
政校联动培育新业态,青年担当书写生态答卷
实践队徒步11.3公里完成全洲生态踏勘,在洲尾退渔还湿现场见证生态修复成效。队员褚希文表示:“调研让我们看到生态保护从理念到行动的落地。”团队结合经济学视角,围绕严守生态红线、耕地红线,提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多样化路径建议。
天兴乡政府高度评价实践队:“青年学子以专业视角聚焦基层民情,通过实地走访、劳动实践与宣传拍摄,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张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