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年伊始,在冬日暖阳下,北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我在乡村小有可为”——2025年小红书公益乡村漫游大会。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乡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过去一年,小红书发起“乡村漫游”公益扶持计划,已在全国3个省域、32个乡村进行试点,线上线下文旅行业培训超2200人,线上相关内容曝光量超10亿,笔记超20万条。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小红书再次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定基调:创新乡村业态 促进城乡融合
作为新时代的社交平台,小红书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让城市的文化、科技、理念等优质资源流入乡村,同时也让乡村的特色、风情、产品等走向城市。
2024年,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小红书发起了“乡村漫游”公益扶持计划,旨在将其在文旅领域的赋能能力更深入地应用到更多乡村,通过推广露营、新中式、户外徒步等小红书上备受欢迎的生活方式,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探索城乡要素流动与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新活力。
明路径:“4+N”模式 3年扶助300个乡村
遇事不决小红书。旅游出行前,先上小红书搜一搜,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作为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内容生态,也为乡村振兴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会现场,小红书公益年度视频片《我在乡村小有可为》正式发布,宣传片通过“一颗牛油果看世界”的奇妙之旅、“我的摩梭家人”的情感纽带,以及“踩稳每一块石头”的坚韧不拔,展现年轻人打造的“新乡土中国”。
同期,小红书正式发布了2025年小红书“乡村漫游”规划。在公益的道路上,小红书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总结出“4+N”公益帮扶策略,并宣布在3年时间内,助力中国300个乡村通过文旅振兴实现自身发展和城乡更好融合发展。
其中,“4”是小红书公益的核心焦点,它代表着四类重点支持人群。即“乡村探路人”的达人、乡村带头人、扎根在乡村做创新的主理人、大规模的数字乡村从业者,“N”则是小红书“因村制宜”产生的各种可能性,为不同乡村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让每一个乡村都能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2025年,小红书公益的目标是助力100个“小红村”。为此,小红书设定了“4个100”的工作路径。即设立小红村主理人学院,打造100个小红村;组建小红村探路者社群,打造100个新地标;创新乡村经济业态,促成100个新业态;开展乡村手艺人技能培训,培养100位新匠人。
“小红书想成为‘一座桥’,桥的这一头是乡村,另一头是城市。”小红书公益部门品牌传播总经理关惠元现场表示,我们希望小红书这座桥,可以为年轻人种草乡村,也为乡村种草灵感、种草希望,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
聚生态:携手乡村共进 践行“小有可为”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小红书深知,要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注入新的元素、新的活力。
基于对于文旅新趋势的洞察,小红书公益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大会发布《数字化乡村文旅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总结数字平台形成的“资源互链”新模式,探索一种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文旅+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在现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王春光表示,乡村文旅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研究城市如何支持乡村、乡村如何反过来滋养城市,探索当前城乡关系及其中社会与人的发展与变迁。数字化助力乡村文旅不断发展,小红书的实践形成的资源互链新模式,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新解答,乡村新的生活方式则是形塑这一模式的关键要素。
作为汇聚3亿用户的生活经验共享平台,通过“乡村漫游”计划,小红书的新生活方式像“桥梁”连接了城市与乡村,年轻人充满现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城市生活方式,温柔而坚定地植入乡村的土壤之中,其不仅是情感上的共鸣与融合,更实现了城乡资源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流通与流转。我们小有可为,乡村大有可为。(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