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初的一天,小涵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8171例,北京市第6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医学博士,无偿献血志愿者,今天的他又多了一层身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件事,小涵从自身和专业的角度给予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
意外
第一次接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电话是一月份,那时候我刚结束工作。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是有些怀疑的,因为我知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百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而我以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有很好运气的人。
坚定
2020年3月,我们几位医学院的同学相约去无偿献血,并一起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当得知这份幸运降临在我身上时,同学们都很羡慕,而我的回复是:义不容辞。我是一名在读医学博士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这份从医初心从未忘记,所以这个“我愿意”的答复不需要过多思索。
支持
除了家人坚定的支持,我的同事和领导对我这个决定非常认可,同事们把属于我的工作主动承担,他们让我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份爱的种子同样也有他们的浇灌。
祝福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从医之后体会越来越深的一句话。现代医学的进步让很多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但存在很多无法逆转的病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创伤。“成就感”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情绪价值,从医的过程中这一感受何其珍贵。“我救了一个人”的成就感不关乎他人的感谢,更重要的是看到一个生命从衰败到复苏,并重新拥有健康生活的能力和充满可能性的未来时的希望,是一种自我认可。对于我能获得帮助他人的机会,我非常珍惜,也很期待我的付出有让他人真正受益的结果,所以接下来,请你加油,早日康复,陌生人。(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