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四个“中华鲟保护日”到来之际,3月26日上午,在长江干流常熟段放流点,2000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鱼苗被放流入长江。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由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联合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常熟兴福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在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常熟市农业农村局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旨在保护和恢复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这也是苏州首次大规模由社会组织开展濒危物种中华鲟放流活动。
上午10点,志愿者一起在常熟市浒浦渔政码头登船,20分钟左右到达长江干流常熟段放流点。“1、2、3!放流!”随着一声令下,一条条中华鲟被志愿者放流到长江里。参与放流的志愿者一边放流一边高喊着:“回家啦!”现场气氛热烈且温馨。
据悉,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钱正义告诉记者,中华鲟已连续7年未见自然繁殖,科学增殖放流中华鲟对于恢复其野外种群繁殖有重要意义。“放流的鱼苗在淡水里适应一段时间,从长江回到海洋里,待长到13至15岁,具有繁殖下一代能力时,再洄游到长江里繁殖下一代。”钱正义说,但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须加强对长江中中华鲟产卵场的保护以及海洋中中华鲟索饵场和育肥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宣传,让公众知道保护长江旗舰物种中华鲟就是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是去年10月孵化的,目前鱼苗平均体长在20厘米左右。”苏州市慈善总会网络部主任缪骞表示,这些鱼苗非常珍贵,一尾价格在100元,此次放流2000尾,投入资金20万元,来源于社会爱心捐赠。这些鱼苗放流回长江,将为濒危和土著鱼类的种群复壮发挥较大作用。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一批志愿者参与,也吸引了学校师生的参与。“刚刚将中华鲟放到长江里时,我第一次摸到它,中华鲟的肚子好软,壳又很硬,很神奇。”常熟市浒浦学校五年级学生王佳蕊说,“看着鱼儿们开心地游来游去,我觉得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回去以后我会跟同学和父母分享所见所闻,当好保护长江的小小宣导员。”
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021年7月,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开展守护长江保护水源慈善项目,累计开展近200场次增殖放流活动,投放鱼苗价值1800多万元。(苏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