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3-11-14 10:21

  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切实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关爱服务措施,提升关爱服务水平,更好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及早开展有效关爱、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等六项主要内容,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为有需求的儿童分类制订心理关爱方案,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帮扶服务。

  《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教育机构、城乡儿童之家、少年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民政服务站(社工站)、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机构或场所,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关爱指导和咨询服务。

  “此次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对于直接预防和干预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提出的六项主要内容,涵盖心理健康的预防、关爱、辅导、治疗等各个方面,基本囊括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全过程,为一线人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此外,对学校、社区、家庭、公益机构等各参与方提出了具体要求,“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这显示出政策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帮助。”翟美卿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由于缺乏陪伴或难以适应流入地生活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关心关爱。《指导意见》强调,相关部门要密切沟通配合,推动关爱服务对象范围向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拓展。加强对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机构或场所工作人员,以及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提升其对儿童心理问题识别、引导和关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水平。

  “乡村教育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需要社会力量进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轨道,且能够在该领域持续投入和生长。”翟美卿提出,在供给小于需求的形势下,帮扶困境儿童须贯彻“早发现、早关爱、早治疗”的原则。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早发现困境儿童心理异常情况,并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制定个体帮扶方案,实施心理干预、精准治疗、跟踪服务等,尽力帮助困境儿童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要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还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王笃波建议,加快各相关部门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丰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

  “在县级建立由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牵头,共青团、妇联、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应急处置机制,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青少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持续关注。”王笃波表示,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响应,更多的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加入进来,汇聚力量和爱心,为困境儿童带来更多温暖与希望。赵莹莹

[ 责编:钟蕾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