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高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北镇街道坚持以人民至上的情怀、接续奋斗的目标和环环相扣的部署,想群众所想、行群众所嘱,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书写群众更为满意的“幸福故事”。
民情台账更有精度,“一张网”总揽群众心头事
建立“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工作机制,织密联系“一张网”。本着“民生保障,关键在党”的原则,实施“1322”党员联户制度。择优选择一批“有精力、有能力”的党员,将其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建立常住居民、流动人口、特殊群体三个数据库,及时掌握群众动态信息。常态化开展密切联系群众遍访活动。由班子成员带队,让干部职工与辖区群众“坐在炕头”交谈,倾听诉求、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切实将惠民政策传达到位。定期组织赋能培训,建设过硬队伍。强化党组织政治领导力,促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基层集聚,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全方位、多角度察民情、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素质。
民需回应更有温度,“两条线”办好群众烦心事
“线上+线下”闭环管理,做好服务“两条线”。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真金白银与真情实感双向投入,真正将为民服务具体化。高标准打造便民服务大厅,统筹职能部门集中办公,践行“微笑服务”“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本着“最多跑一次”原则,3日内确保所有诉求都有回应,实现服务事项“零积压”。今年来,累计审批营业执照1162个、食品经营许可证221个、公共卫生许可证30余个,办理业务总计2980项,荣获“金牌服务窗口单位”称号。
全面建成“全科大网格”治理中心,以“12465”智慧网格,推动基层治理大小事不出“网”。打造社会治理指挥云平台,实现“信息全掌握、管理无缝隙、服务无遗漏、问题早解决”。截至目前,全科网格APP提报处理事件万余件,完结率100%。开通满意度回访中心热线,对前一天所办业务进行全量回访,变“被动”受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变“等意见”为“找意见”,促使工作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民生福祉更有厚度,“三张图”描画群众幸福事
固稳民生之“本”,共绘生态宜居图。聚焦城市更新行动,围绕群众满意度提升,接续推进东部实业转型区、中部商贸聚集区、南部生态宜居区建设。今年来,先后完成玉龙湖片区、五四片区、崔付刘片区15个村的城中村改造,建设玉龙湖畔、北镇新苑、义和家园、东方瑞景安置区4个,集聚起近5万人居住的人气活力。建成黄河三路缤纷公园及规划面积26.5万平方玉龙湖公园,为城市更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完成雷孟贾入村主干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累计精修细补破损路面4.75万平方米,补足城市配套设施,实现“小坑洼”变“大通途”。
铸牢振兴之“魂”,共绘乡风文明图。按照“文化有阵地、娱乐有设施、健身有场所、平安有保障”的要求,不断加固和发展基层文体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结合重大节日先后开展红歌演唱、家风培训、送戏下乡等各类惠民活动70余场,参与群众2万余人。实行“家风积分制”管理工作,以家风转变带动乡风改善。深挖“好人故事”,陆续评选“山东好人”3人,“好公婆”30人,“好儿媳”18人,以“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让好人有温度、有影响、接地气,让群众看得到、学得到、做得到,带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激活发展之“源”,共绘同富奋进图。就业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街道注重强化困难人群帮扶引导,着力保障最基本的民生。成立“弘慈如康家园”助残服务机构,在提供康复治疗、托养照料、培训赋能等服务的同时,还为成年残疾人量身定制仿真花、艾条、钻石画、衍纸画及头饰制作等就业岗位,帮助一大批残疾人及其家属月入过千,实现人生价值。针对青年待业人群,搭建家政服务、月嫂公益培训、人才交流会等免费培训载体,扩展就业渠道。依托专业电商直播间探索“书记带货”模式,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电商培训班,在推动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同时,打通岗位“堵点”,让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发展红利全民共享。
公仆意识融入红色血脉,美好向往贯穿奋斗始终。接下来,北镇街道将找准民生小切口,亮出服务实举措,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踏石留印的劲头和韧劲,以担当实干的付出和行动,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