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茂名,因油而兴。建市60多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为数颇多的无物业小区,此类老旧小区的治理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茂名市茂南区积极实践“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的重要部署,秉持“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以“一社区一特色、一街道一方法”破解全区862个无物业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党建领航 “五个一批”筑牢自治基石
“以前我们小区没人管,环境脏乱差,居民们都很苦恼。现在成立了自治小组,党员带头干,小区变化可大了!”站前街道朝阳社区向阳街18号大院的居民张大爷激动地说。在茂南区,像这样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小区自治的案例比比皆是。
自治小组主管一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茂南无物业小区,党员志愿者们挺身而出,成立居民自治小组,积极投身小区管理事务。他们定期组织居民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小区内的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安全隐患等问题。在站前街道文光社区,自治小组发现楼道照明设施损坏,立即组织居民自筹资金进行维修,短短几天内就恢复了楼道的明亮,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引进物业帮管一批,为小区管理带来专业服务。红旗街道滨河社区大胆创新,成立茂名全市首家由社区独资承办的物业管理企业。滨河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物业公司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将社区资源转化为服务优势,为小区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该物业公司入驻小区后,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加强环境卫生保洁,还增设智能安防设施,使小区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大幅提升。
所属单位协管一批,强化单位责任担当。对于存在隶属关系的无物业单位宿舍,茂南区积极推动单位参与小区管理。市司法局在接到河东街道方兴社区通知后,迅速成立了小区管理工作小组,并组织发动退休干部和职工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推动公共区域粉刷、修补破损地面、增设消防器材等微改造,实现“单位协管+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片区巷长承管一批,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官渡街道沿江社区针对零散式、开放式小区的特点,科学划分片区,设立巷长负责制。巷长们每天穿梭在小区的巷道中,巡查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收集居民意见。巷长苏伯说:“虽然工作很琐碎,但能为居民们解决实际问题,我感到很充实。”在巷长们的努力下,小区的秩序明显改善,居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好心管家”直管一批,发挥“熟人自治”优势。在一些居民少、规模小的小区,“好心管家”志愿者成为小区管理的主力军。他们利用熟悉邻里情况的优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城南街道永福花园住宅小区的“好心管家”刘培娟,经常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发动居民成立了自治管理组织,对于居民定期筹集的资金,她制定财务公开制度,花费的每一分钱都实时公布在小区群里,接受小区居民的监督,居民们非常信任她,还自发参入自治队伍里,一起推动永福小区完成了消防水管通道的整改、规划停车位、垃圾桶合理分类摆放等居民“急需盼”的工程。
网格联动“好心网格”提升服务效能
一日清晨,红旗街道滨河社区“好心管家”吕苹玉巡逻时接电话,得知吴伯出事,便与伙伴飞奔至其家。吴伯舌癌加淋巴转移,药用光且无水,说不出话。吕苹玉烧水、买药,助其稳定病情。
因吴伯患病无法自理,吕苹玉常提供日常帮助并向社区报其情况申请补助。在茂南,像吕苹玉这样能迅速响应居民需求的“好心管家”随处可见,给居民带来安心与温暖。
“有了‘好心网格’,我们居民办事方便多了!不管是反映问题还是寻求帮助,网格员都会第一时间回应。”河东街道居民王女士对“好心网格”服务模式赞不绝口。
推行“好心网格”管理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细胞。茂南区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了2万多名网格员,他们活跃在各个小区,成为居民的贴心人。网格员们负责日常巡查,还积极参与小区的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
新华街道新华北社区网格员阮国强在凌晨5点多像往日一样巡查时,发现油城一路一家羊肉粉店门口躺着一个人昏睡不醒,身上还有一股浓烈的酒味,阮国强立即拉起了警戒线,并将他转移到安全区域以免出现交通事故。
原来该男子是附近的租户,前一晚与朋友喝酒后在回家途中不胜酒力、倒地而眠,阮国强在该男子身旁守护着直到他清醒,临走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了该男子,并叮嘱其饮酒要适量、要注意身体,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可随时联系。
建设“好心网格”信息系统,打造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开通3万多个“户户通”居民群,茂南区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全链条,撑起直联群众的“晴雨伞”。居民可以通过居民群随时向网格员反映问题,了解社区的最新动态和政策信息。
推行“好心网格五步工作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这五步工作法包括网格问事、群众说事、及时处事、集中议事、民主评事。在实际工作中,网格员们通过日常巡查发现问题,鼓励居民积极反映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组织居民代表集中商议,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后,由居民对处理结果进行民主评议。
问题导向“五个微”增添生活亮色
“微讲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新知识,了解国家大事,真是太好了!”官渡街道居民赵大爷感慨道。
以“微讲堂”传播新思想,凝聚社区共识。茂南区在各个小区设立“微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等担任讲师,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微宣讲约4000场,受益群众达14万人(次)。
以“微改造”助力老旧小区换新颜,提升居住品质。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脏、乱、差”以及车辆乱停放等问题,茂南区对731个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注重保留小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河西街道老旧小区在微改造中,对小区的外立面进行了修缮,绘制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壁画,同时增设了停车位、休闲广场等设施,使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以“微公园”营造宜居环境,增添生活情趣。茂南区利用边角空间,见缝插绿、拆旧建绿,精心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这些“微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在露天矿街道矿区社区的“微公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设有健身器材、休闲长椅等设施。居民们在这里锻炼身体、散步聊天,享受着惬意的生活时光。
以“微心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密切党群关系。通过线上“扫码”、线下“面对面”、议事亭议事、“敲门行动”等多种方式,茂南区广泛收集群众的“微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全力帮助居民实现心愿。李伯因身体残疾出行不便,平日里烹饪对他来说是一大难题。社区了解情况后,志愿者们便从长者饭堂取餐,并亲自送至他的家中。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解决“微心愿”3000个,解决居民燃眉之急。
以“微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传递社区温暖。围绕居民的实际需求,茂南区积极开展各类微服务活动。新华街道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理发、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服务,深受居民欢迎。目前,全区共完成微服务2536项,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茂南区创文巩卫办相关负责人说,在未来的发展中,茂南区将继续深化创新举措,不断完善治理机制,让老旧小区的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为构建和谐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
(茂南区委宣传部 吴秋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