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藏日喀则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富了边民,固了边防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西藏日喀则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富了边民,固了边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7-25 04:18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伟媛

  沿着318国道进入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萨玛达乡,街上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安全头盔、每一辆过往三轮车后面贴的荧光标志映入记者眼帘。

  原来是萨玛达边境派出所考虑到辖区村民的交通工具多为电动三轮,且佩戴头盔质量不一易出现安全问题,为此上门为村民送上了爱心头盔,还安排了民警在辖区所有三轮车后贴了荧光标志,看似细微,实则照亮了群众的安全路。

  该所坚持党建引领和法治护航,聚焦辖区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边境警务新机制、新模式。

  为辖区筑起“平安盾”

  萨玛达乡境内的冲巴湖,每年春夏之际,满山盛开的杜鹃花点缀着巍峨的雪山,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构成了奇妙景观,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在通往冲巴湖的路上,两个12平方米的集装箱式执勤点矗立在公路两旁,南部扼守着山口要道。这里是萨玛达边境派出所设立的一个抵边景区执勤点。

  执勤点海拔457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常年驻扎在此的派出所民警每天要沿着边境线执行巡逻踏查任务,在旅游旺季还肩负着疫情防控、紧急救援、执法办案等任务,工作强度和压力一点也不小。

  “每一位进入景区的游客,我们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查、逢物必查、逢疑必查。”教导员耿晓阳介绍。同时,派出所还积极联系乡党委、政府,由乡政府财政列支,在各行政村、交通要道、重点场所安装130个监控探头,实现各大路口监控实时传输、实时管控、实时追溯,发现情况立即报警处置。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不仅满足了群众生活需要,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20年,新219国道日喀则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连接起境内的萨嘎县至康马县,一路途经奔腾不息的年楚河、高大挺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悬挂着五星红旗和五彩经幡的藏式民房,不仅成为“旅游路”“产业路”,也是群众增收的“幸福路”。随着国道建成通车,为睹冲巴湖真容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边境村寨建设发展中,我们积极发挥警地联合作用,围绕当地雪山湖泊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经济模式,鼓励群众产业抵边、居住抵边,夯实沿边发展基础,着力打造沿边小康村,使其成为守土固边的重要支点,为辖区筑起边境‘平安盾’。”耿晓阳指着产业规划图向记者介绍。

  履职群众“需求清单”

  今年以来,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切实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前移警务窗口,下沉村级警力,打造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借助科技把‘见面办’变为‘指尖办’,创新推出‘网上户籍室’,依托视频通话功能,推出远程办理户籍业务。”副所长杨朝飞介绍。

  7月初,户籍民警多邓利用“微警务”帮助辖区外出昌都务工、户口簿过期的居民扎西日增远程补办户口簿,并邮寄给扎西日增,为其省去千元路费,切实解决了辖区群众的燃眉之急,将窗口服务推向指尖、延伸至网格。

  “种的树一直活不下来”,在走访听到辖区群众呼声后,萨玛达边境派出所积极联系邀请知名学者、技术员到当地实地考察、向农牧民群众请教种树经验、科学研判并反复论证后,确定从拉萨市引进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蚀的白皮松、油松和槐树等8种约80株成树,预估价值约为10万元,计划在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及周边全面铺开种植。

  此外,该所还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护绿、爱河护湖”活动,在新219国道沿线加大绿植补植力度、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集中清河、清淤行动以及在冲巴湖景区设立环卫监督员等,将生态富民与强边固防同步推进。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多种一棵树,乡里孩子就能多呼吸一点新鲜空气,而且这些树还能保护农田和村子。”所长岗嘎加措告诉记者,“萨玛达乡发展的底牌就是良好的生态,再艰难,大家为群众种植绿色的决心也不变。”

  助力空心村变幸福村

  孟则村是萨玛达乡名副其实的抵边村,距离冲巴湖执勤点最近,直线距离约为13公里,设有萨玛达边境派出所第三警务区第五村级警务室。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产业不兴,该村曾一度沦为“空心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所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全所16名民警分批下沉孟则村67户人家,实行党员“三包”,即包村包户包片,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拿出实招硬招攻克难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

  通过日常走访,杨朝飞了解到孟则村留守一老一小等群体依赖度较高。经过反复调研、磋商,萨玛达边境派出所对辖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分类建档、因人施策。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民政部门、爱心人士关注支持,警地联合发力,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今年,孟则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利用紧邻冲巴湖优势发展旅游业,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村民又纷纷回到家乡。昔日空心村,成了幸福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适龄青年参与巡边护防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我当护边员一年有1万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家里还承包了10亩地,日子越过越好。”村民尼玛顿珠说。

  岗嘎加措表示,孟则村立足资源禀赋,由“空”转“实”,折射出破解“空心村”难题的良好成效。通过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坚持守边和强边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萨玛达乡富了边民、固了边防,实现了“双赢”。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5日 02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